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16年前看《玛丽和麦克斯》,被它的怪趣味中的美好所吸引,一句“你不完美,我也一样”的台词深深地嵌进了顽固不化的脑子里。一旦意识到,人生的成功与失败也一样,就会坦然地接受并不完美的自己。
亚当·艾略特的黏土定格动画都是纯手工的,他是澳洲最后的手艺人,这样一部考验道具与场景制作的定格动画,需要的周期少说也要5年。但导演亚当·艾略特像蜗牛一样,蜷缩在他抵御世界的自我保护躯壳里,他让喜爱他的生活启示录的影迷整整等了16年。
今年再看亚当·艾略特新作《蜗牛回忆录》时,我们也老了,也会期待影片中的姐弟俩童话般的团圆。人越老,越捉摸不透生活的道理,遗憾与追悔像气团,模糊了各种缓慢的身体能量。艾略特在他所有的动画作品里,包括五部短片和两部长片,都渗入了他的人生经验。像玛丽和麦克斯一样,艾略特也有一位长达20多年的笔友;和格蕾丝的癖好相同,他全家都有囤积癖。
展开剩余69%人总会在某个区域延长他的生命长度,艾略特镜头下的人物都有一些怪癖。他本人患有家族遗传的生理性颤抖,所以,他让他的角色长得不对称,或者让人物处在身体的自卑中,如《蜗牛回忆录》里的姐姐格蕾丝有唇腭裂的生理缺陷,还有玛丽额角上的胎记,包括麦克斯的阿斯伯格症和萍琪的阿尔茨海默病。
艾略特作品的一大主题是孤独,他的人物都有沉重的忧伤,但最终都找到了自洽和救赎的方式。早在他的自传体的短片三部曲《叔叔》《表兄》和《兄弟》中,就有分离和破碎的暗黑风格的雏形,这些家族成员的“畸人”别传,一个个都被生活折断了翅膀。比如他的叔叔,在他的世界中只有一棵柠檬树,还有令他讨厌的蜗牛。蜗牛的隐喻,还有《蜗牛回忆录》里的第一金句“人生只能倒着理解,但我们必须向前迈进”,最早都出自《叔叔》。
在《玛丽和麦克斯》里,蜗牛是躲在玛丽一度空空的信箱里的;到了《蜗牛回忆录》,格蕾丝养了一屋子的蜗牛,她靠众多蜗牛产生安全感,她自己就是一只蜗牛。巧克力,是生活苦难的弥补,玛丽和麦克斯互寄巧克力,想在远方存留一丝温存。艾略特所有的主要角色,都在孤独与磨难中坚守着善良的品质。
艾略特的一大特色是他的金句,他的金句不是对着假想敌挥舞拳头,也不是人生的加速度,而是在饱含泪水的脸上绽放欣喜。《玛丽和麦克斯》里有句醍醐灌顶的金句:“不完美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要学会接受。”联想自己,从小就有追求完美的冲动,随后的日子,就是不断克服这种折磨自己的奢望。
《玛丽和麦克斯》是一段友谊和互相慰藉的过程,平行世界里的黑白与彩色,意味着玛丽和麦克斯这对忘年交的心理色彩。而《蜗牛回忆录》则是打破自我牢笼的过程,“最糟糕的笼子是我们自己建的”,也是一句启发我们放下负重的金句,萍琪是格蕾丝的指路人,这是艾略特设置的一个解读生活启示录的角色。《蜗牛回忆录》人物众多,叙事更为复杂。这对黏土动画来说,制作是极其烦琐的,艾略特在拍摄上极其注重用光,他的人物靠黑暗中的光亮来获得重生。
不喜欢人群,并不是一种疾病;人有各种障碍,治愈是迈向光亮的通道。更喜欢《玛丽和麦克斯》,也许是因为那首老歌“What Ever Will Be Will Be”。顺其自然,才能接纳自己。
原标题:《孙孟晋:蜗牛、巧克力与生活启示录》
栏目编辑:华心怡 文字编辑:王瑜明
约稿编辑:殷健灵
来源:作者:孙孟晋
发布于:北京市鼎合网配资-配资公司是怎么运作的-配资炒股配资优秀-配资炒股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