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巴尼亚的历史悠久,其人民的祖先为欧洲的古老伊利里亚人,伊利里亚人曾广泛分布在巴尔干半岛的西部山区以及临近的亚得里亚海沿岸。这个区域包括伊斯特利亚半岛、达尔马提亚等地。随着罗马帝国的崛起,伊利里亚人所在的土地被吞并,并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到了6-7世纪,伊利里亚地区成为拜占庭帝国的领土。然而,随着斯拉夫人逐渐渗透到巴尔干半岛,伊利里亚人被迫退守到今天的阿尔巴尼亚地区,最终在这里扎根生息。
进入9世纪后,阿尔巴尼亚地区成了拜占庭与保加利亚帝国争夺的焦点。与此同时,罗马教会与东正教会之间的较量也在这里愈演愈烈。13世纪下半叶,法国的安茹王朝一度统治阿尔巴尼亚。法国国王路易九世的弟弟查理攻占那不勒斯后,自封为“阿尔巴尼亚国王”。然而,14世纪初,塞尔维亚王国的国王史蒂芬·杜尚快速赶走了法国统治,吞并了该地区。
展开剩余85%随着塞尔维亚王国的分裂,阿尔巴尼亚陷入了长时间的无政府状态。期间,多个封建公国在相互之间展开激烈争斗。直到科索沃战役后,奥斯曼帝国开始侵入阿尔巴尼亚。随着抵抗的持续,最为著名的起义便是由斯堪培德领导的1444年起义。斯堪培德出生于北方部落的贵族家庭,拥有显赫的地位。原名乔治·卡斯特里奥蒂的他,曾是奥斯曼帝国的“人质”,在帝国的宫殿中度过了自己的青少年时期,并成长为一名出色的穆斯林卫队指挥官。在战场上屡建战功,赢得了“伊斯坎德尔·贝”这一称号,斯堪培德即由此得名。
在他的领导下,阿尔巴尼亚人民从1463年到1467年展开了与奥斯曼帝国的长期斗争。斯堪培德成功攻占了克鲁亚城,并宣布建立阿尔巴尼亚独立政权。他与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战斗了超过25次,其中24次取得胜利,这让土耳其人头痛不已。直到1468年斯堪培德去世后,阿尔巴尼亚才在威尼斯势力的助推下,完全被奥斯曼帝国吞并。一些阿尔巴尼亚人随后逃亡至意大利。斯堪培德因此被视为阿尔巴尼亚的民族英雄,且他所使用的双头鹰旗帜最终成为了阿尔巴尼亚的国旗。
阿尔巴尼亚被奥斯曼帝国兼并后,大多数阿尔巴尼亚人从基督教转信为伊斯兰教。这个地区被多个大封建主瓜分,他们在一系列反抗行动中试图摆脱土耳其苏丹的统治,最著名的便是1847年的起义。然而,起义最终被镇压,奥斯曼帝国在此建立了直接统治的行政机构。
19世纪中后期,巴尔干民族运动风起云涌。1878年,塞尔维亚和黑山从奥斯曼帝国独立出来,要求获得更多领土。由于这两个国家邻近阿尔巴尼亚,阿尔巴尼亚人感到自己即将被吞并,因此他们开始寻求自治。然而,土耳其帝国对此坚决反对,问题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到了1912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爆发,奥斯曼帝国战败,周边国家组成的巴尔干同盟取得了胜利。这时,阿尔巴尼亚人意识到如果不独立,他们的土地将被瓜分。因此,阿尔巴尼亚在1912年11月底宣布独立,并派遣代表游说西方列强,希望能够得到支持。在1913年7月伦敦会议上,阿尔巴尼亚被正式承认作为一个独立的中立国家,会议同时确立了阿尔巴尼亚的国界,但大量阿尔巴尼亚人依然分布在塞尔维亚、黑山、希腊及科索沃地区。
阿尔巴尼亚王国成立后,列强中的奥匈帝国与意大利共同挑选了德国人威廉为国王,并将都拉斯定为首都。1914年他正式上任,然而不久后,因两次起义——一次由土耳其支持的地拉那起义,另一次由希腊支持的南方起义,威廉被迫下台,阿尔巴尼亚陷入无政府状态。
尽管阿尔巴尼亚宣称是中立国,但它并未能避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冲击。1915年,塞尔维亚军队撤入阿尔巴尼亚境内,随即遭到奥匈帝国军队追击,希腊军队也开始深入南部。1916年,协约国联军登陆,阿尔巴尼亚的南部被法意联军控制。
1918年一战结束后,意大利希望对阿尔巴尼亚进行托管,但未获得其他列强的同意。最终,1920年阿尔巴尼亚成立了统一的地拉那政府,再度恢复了独立。1923年,希腊将吉罗卡斯地区归还给阿尔巴尼亚,这片地区主要由阿尔巴尼亚人居住。1928年,索古一世加冕为阿尔巴尼亚国王,国家逐渐恢复正常运作。然而,阿尔巴尼亚的经济依然受到意大利的制约,这也成为日后意大利能够干预阿尔巴尼亚内政的原因之一。
1939年,意大利军队占领了阿尔巴尼亚,索古一世逃亡,意大利国王成为了阿尔巴尼亚国王,阿尔巴尼亚实际上成为了意大利的殖民地。作为交换,意大利允许阿尔巴尼亚建立一个“大阿尔巴尼亚”,将阿尔巴尼亚人分布的领土整合起来。
然而,1940年意大利军队进攻希腊失败,随后希腊军队反攻至阿尔巴尼亚境内。1941年,德国军队进入希腊和南斯拉夫,进一步实现了“大阿尔巴尼亚”的疆域,包括了前南斯拉夫境内阿尔巴尼亚人居住的土地。二战结束后,阿尔巴尼亚由恩维尔·霍查领导的“全国解放阵线”成功推翻了以索古一世为首的反对派,并在1946年建立了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此时的阿尔巴尼亚国界大致恢复至1924年的样子,虽然大量阿尔巴尼亚人依旧居住在国外,主要集中在北马其顿、科索沃和黑山地区。
尽管铁托曾对阿尔巴尼亚的解放运动给予很大支持,希冀阿尔巴尼亚能加入南斯拉夫联邦,然而霍查拒绝了这一提议,并在1948年南斯拉夫与苏联的关系破裂后,稳固了自己的领导地位。阿尔巴尼亚与苏联的关系愈发紧密,曾一度被誉为“欧洲的社会主义灯塔”。然而,赫鲁晓夫上台后,苏阿关系迅速恶化,最终于1961年完全断裂,阿尔巴尼亚随即与中国建立了紧密关系,但这一阶段很快也结束。
进入90年代,阿尔巴尼亚经济逐渐衰退,民众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政治局势变得极为动荡。时至今日,阿尔巴尼亚成为了欧洲最贫困的国家之一,人均GDP约为5000美元,排在倒数行列。
阿尔巴尼亚的历史告诉我们,这个国家与欧洲其他国家有着截然不同的面貌。首先,他们的语言与邻国的印欧语系语言差异巨大,形成了独立的语系。其次,绝大多数阿尔巴尼亚人信奉伊斯兰教,或者至少继承了伊斯兰的传统。再次,阿尔巴尼亚经历了漫长的斗争历程,直到20世纪才真正独立,建立了现代的阿尔巴尼亚国家。然而,二战后的国界划
发布于:天津市鼎合网配资-配资公司是怎么运作的-配资炒股配资优秀-配资炒股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